今年以来,枣强生态环境分局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围绕县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,聚集突出问题大力开展污?#23616;?#29702;,努力推动县域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。
健全机制,联动执法。今年,枣强县通过建立环保与公安部门“值守联勤、执法联动、信息联通”机制,加大环境执法力度,并完善与住建、交通、电力、食市监等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,构建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联合执法网络,实现对各类企业、各个环节环境监管的“全覆盖”。
同?#20445;?#20840;县还落实对乡村环保网格员的保障机制,加强对乡村网格员环保法律、法规知识培训,并投资近百万元增配灭火器、电动车等巡查装备,县财政定期拨发所需工作经费,确保在秸秆禁烧、文明祭祀、散煤治理等工作中能?#29615;?#25381;更大作用。日前,全县已构建起“县乡片村”四级环保监管网格,拥有环保监管网格员1300余人,环境联合执法成为常态。
入企服务,精准帮扶。在全县开展环保“联厂入企”服务活动,将摸排选定的200余家重点涉气、涉水企业作为服务对象,拉出服务清单,建立服务台账,将每个服务对象的环保指导责任逐一落实到人。对各环保指导员入企服务及解决问题进展情况、日通报、日督导,并进行综合评价,每周将发?#20540;?#21508;企业环保问题分类、整理、归纳,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纳入专项督导范畴,挂牌督办。目前,全县已出动帮扶人员1700余人次、帮助企业解决各类环保问题400余个。
突出重点,专项治理。对于工业废气、建筑扬尘、劣质散煤等涉气问题,枣强生态环境分局?#20013;?#24320;展夜间执法、交叉执法、错时执法、专项执法、联合执法。
对于纳污坑塘、工业废水、饮用水源地污染等涉水问题、对县域内14个“千吨万人”水源地进行专项监管,对92个纳污?#22266;?#25353;照“分类治理、一坑一策”原则、运用在线监测、清洁生产、提升工艺、规范管理?#26579;?#25514;,督促重点涉水行业达标排放。今年?#24033;?#21150;各类环境案件71件,行政处罚460余万元。
本报记者 牛军凯
通?#23545;?/span> 张斌
(责任编辑:丹微) |